DocxDetector

日本高校中Turnitin现状:多维方法实现学术诚信

作者图片
翻译与校对:  Sophia Davis , 由 Gemini 优化语法错误。
2025-09-22 17:31:03 3 分钟阅读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学生撰写报告和论文的方式,以及教师评估的标准,都面临着根本性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广泛使用的抄袭检测服务 Turnitin 正从一个简单的“不端行为检测工具”转变为一个“培养学术诚信的教育支持平台”。

日本 Turnitin 登录页面

什么是Turnitin?其功能与在日本普及的背景

Turnitin是由一家1998年在美国成立的教育科技公司提供的云服务。其主要功能是将学生提交的报告和论文,与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超过700亿页面)、学术文献数据库以及校内历史提交记录进行比对,并以百分比形式展示相似度,从而检测出无意的引用及恶意的抄袭行为。

据其国内经销商iJapan Corporation的代表介绍,截至2019年,日本已有超过80所院校引入Turnitin,且数量仍在增长。其背后主要有两大推动因素:

首先是“风险预防”。2014年的STAP细胞事件(注:指小保方晴子论文造假事件)表明,学术不端不仅会损害个人职业生涯,更会严重影响整个教育机构的社会声誉。Turnitin被用作“最终检查的辅助工具”,不仅方便学生自查,也方便教职员工审查自己的作品,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学术界长期以来基于诚信假设的运作模式,系统性地预防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其次是“提升反馈质量”。正如其名称“Feedback Studio”所示,Turnitin的功能远不止抄袭检测。教师不仅可以在文稿的任何位置插入文字评论,还可以通过拖拽预先设定的常用评语(QuickMark)来高效地提供反馈。此外,它还集成了语音评论功能(Voice Comments)和由ETS(托福考试主办方)开发的英语语法检查引擎(e-rater),对英语教师尤其有帮助。总而言之,Turnitin作为一个综合平台,能有效减轻教师负担,并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反馈。

主要大学案例:多样化的应用方式

日本各大学引入Turnitin的形式和目的差异显著,具体取决于其各自的教育政策和历史背景。以下列举几所代表性大学的案例:

  • 早稻田大学:作为日本首个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应用Turnitin Feedback Studio的先行者,早稻田大学实现了教师半自动化的抄袭检查,提高了检查的准确性和效率。但AI文本检测功能已于2023年12月停止使用,目前没有重新启用的计划。据推测,此举是出于对AI检测技术准确性的担忧,以及不同教育理念的考量。

  • 东京大学:对生成式AI持谨慎的教育态度。2023年3月至4月,东京大学发布了师生指南,告诫教师不要“过度依赖AI检测工具”,而是将检测结果作为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参考,并强调教师的人工审查和与学生的交流,作为最终评估的依据。

  • 庆应大学:不禁止使用生成式AI,而是鼓励合理利用。该大学制定了生成式AI使用指南,建议将其应用于提高学习、研究和工作效率,但前提是用户充分理解相关风险(信息安全、版权等)。同时,必须获得授课教师的明确许可,并清楚标明使用了AI的部分。

  • 立命馆大学:从2017学年开始部分引入Turnitin,并于2023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引入目的不仅限于预防抄袭,还包括从教学管理角度,将其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数据依据。

  • 中央大学:自2024年10月起,在所有院系引入Turnitin Feedback Studio,旨在可视化学生在名为manaba的学习管理系统(LMS)中提交的报告和论文的相似度,并将其与以往提交的内容和网络信息进行比对,从而确保学术诚信。

  • 大阪医药大学:在大学层面引入“Turnitin Feedback Studio”,并针对更高级的研究引入“iThenticate”。iThenticate更适用于研究生和研究人员的论文查重,因为它主要比对学术期刊和出版商的数据库。

由此可见,各大学在Turnitin的引入时间、规模以及是否采用AI检测功能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不存在统一的“标准答案”。

japan turnitin product info

主要挑战:日语支持与AI检测准确性

长期以来,Turnitin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日语支持”问题。该工具最初为英语地区开发,在处理日语中汉字、平假名、片假名的混合使用,以及独特的语法结构和学术术语方面存在局限性。

2025年4月,这一情况迎来重大进展。Turnitin正式推出支持日语提交的AI写作检测功能,该功能经过专门训练,能够检测由GPT-4-o和GPT-4-o-mini等最新语言模型生成的文本,从而实现更准确的分析。

然而,即便有了技术进步,根本性问题并未彻底解决,即“误报”风险。有报告显示,由人类撰写、具备高超写作技巧的文本被判定为AI生成,或者非母语使用者的独特表达被错误标记。Turnitin官方也承认,当AI评分在1%到20%的低区间时,错误率会上升。一项研究甚至表明,非英语母语者撰写的文本,误报率高达61%。

因此,日本各大学普遍的做法并非将检测结果视为绝对证据,而是将其作为“指导的契机”。例如,东京大学制定了“不过度依赖检测工具”的指南,而庆应大学则“参考检测结果,并在听取学生的解释后进行综合判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和教育来培养学术诚信,而非依赖技术,仍然是当下最重要的手段。

japan turnitin ai check

大学的应对措施——指南、培训与数据隐私

为迎接人工智能时代,各大学不仅仅是引入相关工具,更在积极实施综合性的应对措施。

  • 指南制定:早稻田大学、东京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等众多高校都已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这些指南的共通之处在于:

    1. 不搞一刀切:承认人工智能的实用性,同时也强调正确认识其潜在风险,如信息泄露、侵犯版权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下降等。

    2. 使用声明:明确要求必须清楚标明报告或论文中使用了人工智能的部分,例如在脚注或参考文献中注明。

    3. 教师自主决定:是否允许学生使用人工智能,最终由课程教师自行决定,并需要在每次作业前明确告知学生。

    4. 教师培训:在引入相关工具的同时,为教师提供培训项目也变得尤为重要。立教大学发布了教师手册,详细指导教师如何使用Turnitin,解读人工智能检测结果,以及处理可能出现的误判。京都大学于2024年举办了一场教学实践论坛,主题为“人工智能时代,如何更好地支持报告撰写?”,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分享经验和方法的平台。

  • 数据隐私保护:Turnitin是一家美国公司,学生提交的报告数据存储在海外服务器上,这引发了对遵守日本《个人信息保护法》(PIPA)的担忧。因此,有消息称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部分高校正在调整合同,力求将数据存储在日本国内的服务器上。此外,一些大学也在考虑为学生提供选择权,将Turnitin的使用设置为“可选”而非“强制”。

学术探讨与未来展望:来自日本学术会议和学生的声音

整个学术界都在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带来的问题。2025年2月,日本学术会议发布了一份题为“构建接纳并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社会”的建议。该建议的核心在于认识到“仅凭人工智能检测工具无法确保学术诚信”。相反,它强调要注重教育,培养学生深入思考和表达观点的能力。这指明了一个根本方向:与其简单地“打击”学术不端,不如构建一个从源头上避免不端行为发生的教育环境。

那么,学生们又是如何看待的呢?202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约有50%的日本大学生经常使用人工智能工具。与此同时,许多学生非常担心“因AI误判而受到不公正待遇”。事实上,2023年早稻田大学就发生过一起手写论文被人工智能检测判定为高风险的事件,事后学校积极改进,力求更清晰地向学生解释相关流程。

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汲取教训:检测结果不应直接与成绩挂钩,而应作为师生“对话的起点”。教师应根据检测结果,引导学生阐述写作思路,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宝贵的教育机会,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元认知能力。

turnitin japan report

概述:迈向人与技术的和谐共存

在日本的大学里,引入Turnitin不仅仅是部署一个“监控工具”。它代表着一项复杂而全面的努力,旨在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中,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学习的意义”、“创造知识的尊严”以及“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并将这些价值观传递给下一代。

Turnitin作为一项强大的技术,能够有效地呈现抄袭和不当使用人工智能的风险,从而减轻教师的负担。然而,这项技术能否真正提升教育质量,最终取决于“人”的因素。这取决于教师如何解读相关指南并传达给学生,学生如何将人工智能视为学习工具并加以利用,以及大学如何构建一个鼓励学术诚信的教育环境,而不仅仅是实施规章制度。

技术在不断进步,人工智能检测的准确性未来可能会进一步提升。但是,学术界赖以生存的“诚信”和“求知精神”永远无法被技术取代。日本大学的目标不应是将Turnitin用作防止学术不端的“盾牌”,而是将其作为一面“镜子”,创造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对话空间。人与技术和谐共存的教育未来,正是在这种平衡中孕育而生。